华人网
标题:
战“疫”当前优秀文艺作品不能缺位
[打印本页]
作者:
加拿大华人
时间:
2020-2-13 21:47
标题:
战“疫”当前优秀文艺作品不能缺位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当前优秀文艺作品不能缺位
中新社广州2月12日电 题:战“疫”当前优秀文艺作品不能缺位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古琴在此,黄鹤在此,长江在此,珞珈在此,你我在此,万年同呼吸,此时风起是知音……”这些天来,首发于2018年5月的歌曲《在此》再次刷爆了中国民众的社交平台,让人们为在武汉的亲友和同胞送去问候和牵挂。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钦松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听到这首歌流泪了,因为这首歌非常有艺术感染力,有精气神在里头,能给处于这个非常时期的人们以鼓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焦虑乃至不满的情绪在人群中不可避免地增长,能抚慰人心的,有医护人员的万千逆行、有新闻记者的深入现场、有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当然,还有文艺作品。
对于无数国人来说,最直达心灵的作品莫过于一曲《武汉伢》:“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它,如果有一天,它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有媒体记者闻歌感言:“其实我也是鼻子一酸,热泪两行。几乎从来没想到过,我们也会为这座城市而哭,且以非常痛心的状态。”
众多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也引来不少非议。一篇发在微信公众号的《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刷出了10万+的阅读量,有网民评论附和称“一句话:没人陪你感动”“在灾难还未褪去的时刻,完全没有愉快的心情去听歌”,此外,“请诗人闭嘴”等此类情绪化表达的言论不绝于耳,连著名篆刻家韩天衡为表达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敬意为其治印,也遭到网友批评“不如捐钱捐口罩”。
由是观之,文艺“战疫”遭来诸多非议的论点多集中在“疫情当前、文艺无用”,从网民批评的一些作品来看,也的确有令人不适的作品。有网民称,有些作品被人诟病就是因为不合时宜,违背常识、自我矫情、自娱自乐,大刷自我存在感,而与民众的切身感受没在一个频道上所致。
许钦松认为,为“战疫”而作的文艺作品良莠均有,也有错综复杂的创作动机,要一分为二去看待,“一些作品强化娱乐性、与当前整体氛围不协调,自然让人反感。但文艺作品鼓励民众、激励斗志的作用是不容小觑和抹杀的”。
年近七旬的许钦松多日来一直关注着疫情,他不仅引用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写下书法作品,向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并联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以最早抵达武汉的驰援队伍之一的广东医疗队发回的大量日记和新闻报道照片为素材,组织著名画家廖宗怡、谢志高、孙戈、张弘描绘出不同寻常的瞬间。
“虽然我们不能前往一线,但我们为医护人员的奉献所感动,从她们剪掉长发、在防护服上写上姓名方便辨认等细节入手,创作出符合创作规律的画作。”许钦松说,“千篇一律、简单化的文艺作品,其感染力自然大打折扣。”
当代著名诗人、词人“秋月组合”肖明葵、王继秋创作的《武汉伢》搭把手姊妹篇《相约春天里》等四首歌曲和20首长诗,被网民称赞“一首歌,温暖了一城的人。十首诗,感动了全国的人”。
在中交四航局党委任工作部副部长的肖明葵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手中的笔,给摸索前行的人们以温暖与力量。虽然当下诗坛的作品泥沙俱下,甚至有不是诗歌的东西满天飞,但这并不能成为打压和抑制诗人、诗歌爱好者拿起笔为国家与人民赋诗写词的借口,也希望大家写出真正的好作品,不要辱没了‘诗’门。”
疫情未散,以笔为援、以声为援,众多文艺工作者在行动。
“音乐是最能激励和温暖人的艺术形式,我们非常鼓励大家创作抗击疫情题材的作品。”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项目部主任陈亮说。在该协会收集的抗疫歌曲中,不少创作者为湖北人。
歌曲《逆风飞扬》词作者、广州市花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钟兴说:“我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一线抗疫人员致敬,我们因感动而流泪,因感动而写作,因感动而歌唱……”
大战当前,优秀的文艺作品不能缺位。许钦松对中新社记者说:“我们要摒弃标语口号式的文艺作品,为这个非常时期的历史记忆留下好的作品。”(完) 【编辑:孙静波】
欢迎光临 华人网 (https://taiwan.chineseo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